在大宗商品牛市的环境下,铁矿石价格下降究竟是一时之举还是确立了下降通道?另外,企业应该如何安排矿石采购的节奏,以尽量降低成本
对于一年一度的铁矿石和炼焦煤基准价格设定谈判而言,"青岛回合"无疑显得有些扑朔迷离---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国中国在与数家矿商商谈数月后,最终拒绝了这些矿商已经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达成的2009~2010合同年度33%的降价幅度,而希望获得更大降幅的"中国特价",最终这一特价定在了每吨粉矿降价35.02%。
然而,谈判本身的曲折加上市场上价格信号的混乱,给铁矿石资源的上游企业---中国钢铁厂商带来了一个难题:在大宗商品牛市的环境下,铁矿石的价格下降究竟是一时之举还是确立了下降通道?另外,企业应该如何安排矿石采购的节奏,以尽量降低成本呢?
业内人士认为,总结历年来铁矿石基准价格谈判的经验教训及分析当前市场现状,当前中国钢铁业应做到以下三点,以应对"青岛回合"的谈判结果:
首先,要加强中国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从历年的谈判结果来看,中国虽然是全球铁矿石最大进口国,但成千上万家企业的分散大军,在获得铁矿石价格谈判话语权的对决中难以胜出高度垄断集中的世界矿业巨头一筹,由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等主要巨头组成的卖方集团,始终控制着定价话语权。要改善这一情况,唯有推动国内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下大力气淘汰落后产能,大幅度地提高中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
其次,钢铁企业要适量进行商业储备。本次参与"青岛回合"谈判的部分矿业高管表示,基准定价谈判中"价格发现"机制已经转向了现货市场,即买方和卖方在商讨价格时会以现货价格作为谈判参照,而非像以往那样并不关注任何有关市场的外部信息---而这一"价格发现"的机制,其实并不有利于铁矿石价格的长期走低,因为我们发现,铁矿石目前在现货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大约是每吨85~87美元,除去从澳大利亚到中国每吨8~10元的运输成本,现货价实际上要比2009~2010年度每吨60元的基准价格要高出30%。
除此之外,从现货市场的走势来看,也看不出铁矿石价格"由牛转熊"的任何迹象,相反,几乎所有的因素都在支撑着铁矿石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巴西淡水河谷日前宣布减产3000万吨;过去20年的谈判结果中只有6次价格略为下挫,其余14次全部上扬;中国的钢铁产量也在不断创出新高,铁矿石价格中的"中国因素"本身也显得愈演愈烈……因此,在未来铁矿石"超级牛市"尚未结束、震荡向上的市场大势下,中国钢铁企业和贸易商们,都可以将行情的暂时性回落视为一个新的机遇,坚持逢低买进的大方向,积极备料,补充库存,进行适量商业储备。
第三,除了价格走势之外,中国本身铁矿石资源储量也决定了钢铁企业应在保证现金流安全的情况下坚持资源抄底。中国是一个人均铁矿石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特别是富矿资源更少。面对方兴未艾的城市化浪潮和旺盛的金属需求,中国依赖境外铁矿石资源的局面将长期存在。因此,必须积极地向境外资源寻求出路,投资矿山资源,收购矿山资产等。(上海金融报)
声明:《铁矿石何以获得"中国特价"》信息来自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com.net.cn/new_view.asp?id=1172
焊管 |无极灯 |